編者:
十年前,2013年11月3日,湘西州十八洞村,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“精準扶貧”重要論述。
十年來,熱血沸騰群山,融化了“絕對貧困”千秋冰,門泊鄉村振興、共同富裕萬里船。中國山鄉巨變,給歲月添色。
十年來,時代洪流滾滾,郴州市一座座紅色村莊“紅色傳承、綠色發展”。紅與綠的交響曲里,飛揚辯證法智慧,給山河壯勢。
本期紅村:宜章縣五嶺鎮鄧家灣村
十年前,2013年11月,當“精準扶貧”飛出湘西大山、響徹神州大地時,鄧家灣村正好鉆下第一口深井,向“吃水難”宣戰。
宜章縣五嶺鎮鄧家灣村,鄧中夏故里,坐擁680多年歷史。宜章縣委書記張潤槐前來感悟初心時說,鄧中夏是建黨的功臣、五四的先驅、工運的領袖、湘鄂的將才。
▲破解吃水難題,鄧家灣村鉆探深井。
盡管章水河穿村而過,鄧家灣村民依舊喊渴。一座山村,山頭石漠化,難見水難蓄水。村民吃水,要么直接飲河水,要么到幾口老井挑水。一旦遭遇天旱,河枯井干,鄉親們愁得上火、嗓子冒煙。
經多方論證,破解吃水難題,鉆探深井為最優解。鄧家灣村黨支部、駐村工作隊,一棒接著一棒干,在一個個自然村落擺開戰場“啃硬骨頭”。十年苦戰,鄧家灣村70多萬元資金先后落地,鉆成了大小深井5口,清冽甘泉嘩嘩地淌入家家戶戶,飲河水、挑井水被寫進了村史。
泉水潤心,鄧家灣村民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,黨群魚水情“魚躍水歡”。
▲紅色美麗村莊鄧家灣。
飲水不愁后,鄧家灣村再次派發紅利,一片果林共享發展果實。
在鄧中夏故居前山,村里投資18萬平整坡地,栽下了55畝黃冠梨、鷹嘴桃。梨子桃子全歸附近村民有序采摘、銷售,銷售收入一分錢也不要上繳村里。
村民自覺呵護“共享果林”,村集體有舍,紅色村莊有得。春天里百花開,桃紅梨白呼應金黃油菜花,于鄧中夏故居周邊共構繁花世界。觀賞帶動游客,體驗型、參與型、休閑型旅游,“畫龍點睛”美麗村莊,點旺產業振興一把火。
為什么要造“共享果林”?鄧家灣村村支書鄧才林認為:“重在培育一種產業振興意識,村民先享受到了果實,就會更有信心、更加主動地參與紅村振興?!?/p>
▲肖勤波給跑山雞投放飼料。
投身紅村振興,村民肖勤波返鄉創業。
肖勤波原來打拼異鄉,承包公路涵洞、擋土墻等工程。投資農業雖收益不會立竿見影,但肖勤波感覺,“回村興業內心安寧,睡得踏實”。夫倡婦隨,肖勤波與妻子已投資220萬,因地制宜種油茶,林下養跑山雞,山腰辦民宿餐飲,時不時呼朋喚友觀山景,縱享“故人具雞黍,邀我至田家”的快樂。
“成人者,必先自成?!编嚰覟炒寮w經濟組織發展有限公司計劃入股50萬,與肖勤波共興一座“支部農場”,既讓返鄉創業者吃一顆定心丸,也讓村黨支部有范——引領產業振興,黨員干部爭當模范。
支部帶著干,村民跟著干,鄧家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繪就了一條優雅上揚線:2020年2萬多元,2021年11萬多元,2022年破20萬元大關,三年整整翻了十倍。
因鄧中夏系早期工運領袖,鄧家灣村準備營運一個工會食堂,借鑒沙洲村“農產品一條街”模式,正籌建宜章農特產品展銷中心,前路越發敞亮。
紅村振興,宜章縣出臺了三年行動計劃,力促紅色名村“有跡可尋”“有史可講”,把“紅色旅游+N”理念融入全域旅游,使紅色游與生態游、鄉村游、研學游深融“互鏈”,于“紅古綠藍”多彩世界里,呈現鄉村振興的火熱場景。
紅村振興,紅色力量是主心骨,產業興旺為“關鍵棋”,主要矛盾抓住了、“牛鼻子”牽牢了,就沒有跨不過的坎、翻不過的山。